《悲欢离合》是张智霖、许秋怡演唱的歌曲,收录于1991年11月1日发行的《现代爱情故事》专辑中。
歌曲歌词
女:浮浮沉沉情浪里,已经千番风雨催
伤过痛过剩余是眼泪,问有几许几许死相随
男:来来回回情路里,太多弯曲崎岖
哭过笑过又离又合,问有几许几许找得对
合:HA....爱侣怨侣,多少串痴泪
相思相分,谁是谁的伴侣
错错对对,亦令我痴痴醉
说爱一生,到某一天,空得心碎
女:浮浮沉沉情浪里,已经千番风雨催
伤过痛过剩余是眼泪,问有几许几许死相随
男:来来回回情路里,太多弯曲崎岖
哭过笑过又离又合,问有几许几许找得对
合:HA....你你我我,相分再相聚
生生死死,谁入谁的梦里
笑笑喊喊,亦令我痴痴醉醉
对对双双,到某一天,孤身归去
合:你你我我,相分再相聚
生生死死,谁入谁的梦里
笑笑喊喊,亦令我痴痴醉
对对双双,到某一天,孤身归去
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
潮汕传统即为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广东三大文化之一。是汉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
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古今中外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1:潮汕工艺
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
宋元两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清是潮汕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汕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绝。
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潮汕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
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潮汕工艺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性、原发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潮汕工艺品是潮汕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就地取材制作出来,常常表现出它的独创性,令人拍案叫绝。
2:潮剧潮乐
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潮剧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
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
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等。
潮剧的角色行当古时分为生、旦、净、未、丑、外、贴等7角,现发展成为10种丑、7种旦、5种生和3种净。
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国鲜花”之称。
这便是流芳百世的潮剧──潮汕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流传于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统称为潮州音乐,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品种,是一种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
目前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在中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潮州音乐古朴、典雅,其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代,潮州音乐既源于唐、宋中原古乐,又承袭融汇了“正字”、“昆腔”、“西秦”、“外江”诸剧种及地方民间乐调。
至明代中叶潮州音乐已形成一种曲目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民间音乐艺术。
潮州音乐传谱,用“二四谱”、“工尺谱”以及简谱。其中“二四谱”系潮州音乐最古老谱式,也是中国稀有的乐谱。
从“二四谱”及潮州音乐特殊音律进行研究,均可见唐、宋音乐文化对潮州音乐的影响。
潮州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乐器组合种类多样,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形式。
潮乐的基本调式有五种,即: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反线调、轻三重六调。最具特色的乐器是二弦和打击乐。在演奏上除锣鼓乐外,都由二弦领奏和指挥。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有几十人以至上百人的大锣鼓演奏,也有二五人组成的弦乐演奏,是雅俗共赏,群众性白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
3:地方方言
潮汕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保留较多的古语音、古语汇和古语法,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潮汕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潮汕话本是古代中原汉人语言在潮地衍变的产物。据有关史料载,潮汕话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潮汕话的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地方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同,现在的潮汕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历经千百年后,中原汉族语言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潮汕话却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八个声调。
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汕话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话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等等。
古汉语也保留较完整;潮汕话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现在,潮汕话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汕话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
由于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所以潮汕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汕头语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4:潮汕物产
农产品品种繁多,水稻、花生、甘蔗、黄麻是传统大宗产品。
盛产各种岭南佳果,潮州柑被誉为“柑橘皇后”,林檎、橄榄、杨梅、油甘、澳榴等是本地名优杂果。
享有盛誉的“蔬菜王国”,四季有优质时令蔬菜应市,包心芥菜、早皇白菜、芥蓝花、椰菜花是本地的特优品种,良种菜籽蜚声海内外。
较有名的禽畜有狮头鹅、鸥汀鸡、本地黑猪等,尤其以狮头鹅最负盛名,被誉为“百禽之王”。
海、淡水产品十分丰富,最名贵的鳗鱼、石斑鱼、鲳鱼、马鲛、对虾、膏蟹、梭子蟹、鱿鱼、牡蛎、紫菜等。选用丰富海鲜为主要原料的潮州菜,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美味独特而风靡海内外。以牛肉丸、猪肉丸、鱼丸“三丸”和蚝烙等为代表的风味食品,脍炙人口。
各式凉果和腌制蔬菜都是传统名菜。潮汕抽纱、金漆木雕、玩具礼品等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彩瓷、珠绣、金银饰品等也很著名。
5: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
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 ;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 ;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1 这句话是一个比喻,意思是两个相似的事物配对在一起,形成美好的景象。
2 鸳鸯是指一对鸟类,它们一生只有一个配偶,形成了互相依存的美好关系;树梨花和海棠是两种花,它们在春天同时开放,形成了迷人的景观。
3 鸳鸯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表达了两个相似的事物的美好融合,是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是歌曲《花好月圆》的歌词,完整版歌词如下:
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景今朝醉,
清浅池塘,
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
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
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
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景今朝醉,
清浅池塘,
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
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
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
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柔情蜜意满人间。
《凉凉》下面是歌词:
入夜渐微凉
繁花落地成霜
你在远方眺望
耗尽所有暮光
不思量 自难相忘
夭夭桃花凉
前世你怎舍下
这一海心茫茫
还故作不痛不痒不牵强
都是假象
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
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
片片芳菲入水流
凉凉天意潋滟一身花色
落入凡尘伤情着我
生劫易渡情劫难了
折旧的心 还有几分前生的恨
还有几分 前生的恨
也曾鬓微霜
也曾因你回光
悠悠岁月漫长
怎能浪费时光
去流浪 去换成长
灼灼桃花凉
前世你怎舍下
一朵已放心上
足够三生三世背影成双
在水一方
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
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
片片芳菲入水流
凉凉天意潋滟一身花色
落入凡尘伤情着我
生劫易渡情劫难了
折旧的心 还有几分前生的恨
凉凉三生三世恍然如梦
须臾的年风干泪痕
若是回忆不能再相认
就让情分 落九尘
凉凉十里 何时还会春盛
又见树下 一盏风存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别让恩怨爱恨 凉透那花的纯
吾生愿 牵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