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络歌曲咬字不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网络歌曲咬字不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一种事,叫将错就错。中国文字有一种文化源流,可以有多重解释,不能自已是一个成语,是说一种不能控制的情绪,不能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忘却己身的忘乎所以,就像方文山的词,有很多就是一种重新组合,一种抽象感观的意态表达,也惟妙惟肖。有些错,却成就了另一番景像,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因为,很多发明创造,就是从失误开始的,思维有时候发散,不墨守成规,也是一种进步的开始,所有人说地球是方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圆的,他错了吗?只是一种角度不同罢了,远看为圆,近感为方,孰对孰错?当年玄奘说,观世音菩萨译错了,应为观自在菩萨,但是,错了吗?有人说,错了,音误,有人说,没错,万物通感,音为什么不能观呢,那是心观。一个解释,便合情合理,意思也就变了,人生,当懂得变通。因时因地而改变,在原则性下,因势利导,才能成就功业。
感谢邀请!
《漂洋过海来看你》我想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听过。李宗盛创造的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歌词里有一句:“我竟悲伤的不能自己”,相信很多人都疑惑,明明应该是“不能自已”,为什么唱成了“不能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女歌手,为了爱情,积攒了大半年的积蓄买机票辗转两个地方漂洋过海去看她深爱的诗人。可是,那个她眼中无比优秀的男人,那个和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居然是有家室的人,他已有妻有儿。如果是立场不坚定的女子,如果是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女子,极有可能,她会留下来,隐忍,和他,苟且偷生。她是立场坚定的女子。她不但爱自己,也爱别人,她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情去破坏他人的家庭。黯然神伤,潸然泪下,默然返台。
“不能自已”而非“不能自己”,“自已”指自己控制、停止的意思,“自己”就是自己。据说当时原唱并没在意这一点,明白之时已火遍大江南北,不易改正了,于是将错就错。在港台歌手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把普通话唱错的有好几个。
我经常听李宗盛的歌,每次听到“我竟悲伤的不能自己”这句心里就非常别扭,“不能自已”是个成语,意为不能控制自己,自就是自己的意思,写成“不能自己”既不合语法也不合意思,所以是个明显的错误,普通人可能不会注意。
允许我先扯远点,扯到最后就是问题的答案。这种回答不是“悟空问答”的规范格式,用我们院焖面馆老板的话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就不会有推荐量。因此,我也就不配图了。
很多中国音乐家企图融合blues甚至更高级的Jazz音乐和中文歌词,鲜有成功者。
汉语的四声和英语的升降调天然矛盾,不可调和。
当汉语遇到更时尚潮流的“嘻哈”时。更显尴尬,即便牺牲汉语的平仄。很多汉语嘻哈更像快板,黑人的那种韵律感荡然无存。
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最高级和最潮流的音乐都排斥汉语。
然而,有充分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完整的音乐形态诞生的时候西方人可能还在蒙昧中挣扎。
纯正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后来有很多学者企图说明七声音阶也最早在中国形成,我觉得有点扯),可能天然契合汉语的平仄和四声发音。古时的词都有词牌,词牌就是固定、规范的音乐谱式。所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自宋以后,汉语音乐体系就没有得到知识分子的群体参与和弘扬。包括后来的昆曲,怡情小趣耳。
很多民歌、民谣都是五声音阶。《茉莉花》、《小河淌水》等;流行歌里的《波斯猫》、《绿岛小夜曲》也是五个音符;我们的国歌也是五声音阶。
而人耳可辨识的音符为12个(7声音阶基础上增加了5个半音,钢琴上对应7个白键、5个黑键)。
综上,现代音乐旋律、节奏、律动与汉语发音上有不少融合的困难。陶喆、周杰伦都作出过很多牛逼的尝试,周杰伦的方法就是故意吐字不清,牺牲汉语语义表达、模糊汉语四声发音来迁就音乐的韵律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络歌曲咬字不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络歌曲咬字不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